•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强力推动 助力游戏品质“全域蝶变”——深度推进幼儿自主游戏的长沙实践
    发表时间:2024-07-10  

    近年来,长沙市结合本土实际,聚焦儿童游戏变革,通过统筹两大保障、聚焦三“点”发力、实施四项融合、着眼五大突破,逐步形成了全域推进自主游戏的“二三四五”行动路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 统筹两大保障,找准游戏推进“破题之策”

    (一)强化机制保障。一是行政主导推动。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挂帅的“游戏实施工作专班”,从政策、制度、管理方面保障游戏全面推进。二是逐年统筹推进。连续三年将自主游戏列为全市学前教育年度重点,连续两年开展全市自主游戏教研视导、论坛活动、案例评选。三是区县考核落实。各区县(市)将自主游戏开展纳入公办园分类定级与绩效考核、普惠性民办园认定评估、各类评先评优等项目。

    (二)强化投入保障。充分保障游戏活动的教玩具采购和环境改造等专项经费,通过评优评先等激励方式对游戏推进有力的区县、园所给与专项奖励。全市9个区县(市)将自主游戏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如:芙蓉区两年投入918万元,湘江新区累计投入860万元,天心区游戏材料投入达183万元。

    二、 聚焦三“点”发力,形成游戏普及“燎原之势”

    (一)以点撬动,区域普及。一是选优游戏试点。全市开展现场调研与专家论证,率先指导岳麓区、湖南大学幼儿园等3个单位入选为教育部安吉游戏实验区、试点园。二是实践多元“样本”。提供多样态的“实践样本”,遴选16所省级试点园、2个市级实验区,20所市级试点园,加快了自主游戏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衍变。

    (二)以点带面,培育经验。通过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长株潭学前教研论坛、全市园本教研开放、全市公民办自主游戏展示会等多形式推广典型经验。先后有20余个典型经验材料在省厅获奖与展播,20余个游戏案例在《中国教育报》等发表,试点成员受邀在全国教研工作交流会、教师论坛上分享。

    (三)以点破围,评价领航。一是细化游戏过程性评价,研制《长沙市幼儿园保教质量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开发评价工具。二是强化教师游戏观察“基本功”。将游戏观察与支持作为专业考查重要内容,列入教师教育能手、园长专业能力等大赛项目。三是着力撬动区县(市)全覆盖,组织评选市级游戏优秀区县(市)、优秀园所,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三、 实施四项融合,加速游戏实践“落地生花”

    (一)强化视导成效——行政推动与专业指导相融合。一是创新视导方式。成立由教育行政带队,教研员、市级专家库成员、省市园长为成员的市级视导小组,实现行政监督与教研指导同步。二是做实视导过程。创新视导方式,既视导区县(市)教育部门对于试点工作推进,又视导幼儿园试点工作开展;既诊断问题,又发现亮点,梳理典型经验。三是优化视导评价。通过专项视导,及时反馈实践中的问题,形成全市试点视导结果通报,下发到各区县(市)教育局。

    (二)深化教研教改——市级引领与区县落地相融合。一是建立帮扶机制,促进游戏提质。召开农村园游戏提质研讨会,形成“市试点园+区县试点园”“区县试点园+乡镇中心园”“乡镇中心园+村级园”等教研帮扶模式对口帮扶农村园。二是落实教研责任,加强游戏指导。科学划分教研责任区,通过教研观摩、送研下园等方式,指导教师游戏观察与支持能力提升。如:芙蓉区组建9个幼教成长组开展游戏即时性教研三是实施课题研究,凝练推广成果。成功立项省级基础教育教改重点项目,科学研制以促进幼儿园游戏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的户外自主游戏质量评估体系。四是开展案例评选,展示游戏成果。2023年市级评选的35个优秀游戏案例全部在省级获奖,多个优秀案例在省游戏研讨会上展示。

    (三)搭建双向联合,游戏活动与幼小衔接相融合。全市200余个试点园(校)共搭“联合链”,推动了游戏与幼小衔接的融合。如:芙蓉区学前教研员与小学教研员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联合教研;天心区通过幼儿园名师工作室与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探索儿童视角真游戏。各区县(市)组织开展融合游戏活动的园、校联合教研活动共计300余次。

    (四)加大综合治理,多方共建与社群协同相融合。一是加大综合治理。将自主游戏开展纳入开园督查、民办园评估认定、公办园分类定级、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中。如:芙蓉区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普及普惠”区,加速区域推进自主游戏进程。二是整合社群资源。充分开发社群资源,丰富幼儿游戏活动,形成良好的社群协同育人氛围。如:望城区成立自主游戏联盟,助攻农村园、民办园的游戏研究“低洼地”。

    四、 着眼五个突破,实现游戏品质“全域蝶变”

    (一)着眼城乡差异的突破

    以自主游戏为切入点,加快缩小城乡差异。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惠及城乡试点园。市教育局下拨试点经费城乡同标准,省级试点园每所5万元,市级试点园每所2万元。二是优化游戏环境,让城乡孩子同步发展。通过“倾听幼儿心声→师幼共同规划→师幼构建经验”扩大幼儿游戏场所。如:湖南大学幼儿园通过儿童圆桌会议了解儿童需求,户外多个天井改造都是儿童的“杰作”,高新区中心园根据孩子问卷调整户外场地。

    (二)着眼环境现状的突破

    着眼园所环境现状的突破,让有限空间“流动”起来。一是因地制宜,变“小空间”为大场域,如:芙蓉区朝阳幼儿园解决“十年顽疾”,拓宽1000平方为幼儿游戏场。二是注重生态理念,打造以沙水、泥土、山坡等为元素的场地,如望城万润滨江园开辟了“野趣草坡”等11块游戏场地。三是将本地特色资源融入自主游戏,如:浏阳市将花炮原材料投放到游戏中,宁乡黄材镇中心幼儿园将青铜文化融入室内外游戏。

    (三)着眼教师素养的突破

    依托市区两级教研部门、20余个名园长(师)工作室,组织公民办、城乡等各类园长及教师进行自主游戏研训活动。同时,通过优秀游戏案例评选、优秀视频案例展播、游戏优秀园所等评选,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游戏,赋能幼儿发展。近年来,全市累计组织以“游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328场次、培训332场次,辐射园所2000余所,辐射教师2万余人。

    (四)着眼家长观念的突破

    各园通过游戏体验、家长沙龙、问卷调查、家长助教等多种形式,宣传自主游戏活动的理念和做法。近三年,市、区、园共开展家长培训1000余次,参与家长近20万人。全市常态化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家、园、校、社活动,引导家长深度参与游戏课程的实施现场。如:市级精品教研活动《一体四维筑协同,聚焦共育巧施力》,为挖掘家园校社游戏资源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五)着眼游戏样本的突破

    全市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游戏样本,一是省级高阶型,如湖大幼儿园、省军区幼儿园等第一批试点省级园,幼儿游戏水平日趋深入。二是市区优质型,如市教育局幼儿园等自主游戏开展有区域影响力。三是老城区紧凑型,如老城区的芙蓉区朝阳幼儿园,利用室内外空间开展游戏。四是城郊经济型,如雨花区川河苑幼儿园以较少投入实现园所游戏场地和材料的开发。五是民办进阶型,如万婴格林生态园等紧跟试点步伐,游戏开展成效明显。六是村野童玩型,如浏阳、宁乡等农村园开展了春寻蜗牛、夏玩泥巴等乡土类自主游戏。七是全纳融合型,如开福区沙坪实验幼儿园等首批市级融合园,尊重孩子差异,开展特需儿童自主游戏。

    三年来,长沙市幼儿自主游戏推进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再到全域蝶变。全市“游戏”类省市级课题及项目86个,发表论文近200篇,10余个游戏案例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媒体宣传报道游戏实施成效400余次。



    Baidu
    36hth